解说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青山常在

闲话中国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08:25: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初一》(二稿)
文/殷沪生2021.2.12.早上
正月初一过大年,
红联贴在大门边。
互相拳拜新年好,
锣鼓鞭炮冲响天。
注:押一先韵。
这是中国人传统
习惯。传着时代
犮展,再加上今
年新冠疫情,有
的人渐渐不再有
这风俗习惯了!
因此过年的气氛
也没有小时候那
么浓烈!鞭炮,
锣鼓声基本听不
到了!只有全家
聚到一起吃年夜
饭的风俗依旧保
留!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2 10:5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的要算春节了。腊月里,天寒地冻,农活较闲,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因而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比起其它节日来更为丰富,而且这些活动都具有特别浓郁的节日特色。
  过去,在广大城乡圩镇,卖年画的,卖吊钱的和窗花的,卖灯和鞭炮的,卖脸谱和春联的……一片红红绿绿,年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喜气洋洋,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到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午夜十二点(子时)的时候,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大家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早晨。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商殷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时,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据《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初,夜子之初,门外宝炬争辉,玉珂争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朝野,彻夜无停。”
  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这样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至今,人们仍沿用春节这一习惯称呼。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3 13:1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无疑就是“春节”,“春节”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贴春联”,而在“贴春联”的喜庆活动中,贴的最多的,显然就是一个“福”字。过年肯定是要贴“福”字的,而且,大多时候还要倒着贴,那么,你知道为何要贴“福”字吗?倒着“贴”又代表着什么意思,这一切的根源,就在这儿了。话说有一年,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的元宵佳节,明太祖朱元璋一时心血来潮,想走出皇宫,到民间的大街上转上一转,于是,他偷偷地换了衣服,一个随从也没带,就到民间微服私访去了。既然是微服私访,那么衣着穿戴就当然与普通百姓一样,当时又不存在什么新闻媒体,所以朱元璋走在大街上,没有一个人能够认出他是皇帝来。朱元璋的心情似乎格外地好,他一会儿到街边的货摊儿前看看这,摸摸那,一会儿又和人们一样,去围观一些杂耍演出,当人家演到精彩之处,朱元璋还会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总之,谁也没有认出他,而他也私访得非常高兴。朱元璋兴致勃勃地在大街上走着,突然,他在一面墙的旁边停下了,当时还围观着十几个人,似乎在看墙上的什么东西。朱元璋本来就很有兴致,而且多少也有些好奇,于是也凑了上去,想要一看究竟,这一看不要紧,出事情了。墙上贴着一幅画,上面画的是一个抱着西瓜的赤脚女人,一个赤脚的女人抱着个大西瓜,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围观的人们也只不过是哈哈一笑,就离开了,可是,那幅画却宛如一把刀,在朱元璋的心上刺了一下,因为在朱元璋看来,那幅画分明是在取笑他的老婆。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结发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马皇后,而马皇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她的那一双大脚,“大脚马皇后”,“马皇后大脚”,这是全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朱元璋就认为,那幅赤脚女人的画,就是在取笑马皇后的大脚。就这样,朱元璋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了,甚至可以说,那已经不是“败兴”,而变成“愤怒”了。于是,朱元璋就下了一道命令,他先派人去调查,若是没有看过那幅画的,或者看了画却没有嬉笑的住户,就在他们的院门外贴上一个“福”字,凡是看过画并且嬉笑过的住户,那么这些人的院门外就什么字也不贴。一番调查和贴“福”行动之后,朱元璋又下了第二道命令:杀没“福”的,留有“福”的!不过,在动手之前,这件事让马皇后知道了,马皇后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她不忍心那些人就这样被杀,于是立刻暗中派人,偷偷在那些没“福”的住户门外,也都贴上了一张同样的“福”字。随后,被朱元璋派来执行命令的御林军就到了,可是,此时所有的住户家门外,都贴着“福”字,皇帝的命令是“杀没‘福’的”,这可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御林军忽然发现其中有一家的“福”字是倒着贴的(应该是马皇后的人由于时间紧迫,结果忙中出错,贴倒了),于是,为了能够交差,御林军就把这户人家给绑到了宫里。朱元璋正要审问,马皇后却先到了,当马皇后了解情况之后,就笑着对朱元璋说:“皇上,人家知道你要派人过去,就先贴了个倒‘福’,这不就是‘福到’的意思吗?”朱元璋一听,觉得有理,于是就把人放了,而且还赏了人家十两银子,也好让“福到”显得名副其实。就这样,民间渐渐地也就是有了过年贴“福”字的习俗,而这,也正是贴“福”和倒贴“福”的来历!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4 18:02: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年初三作为春节之后的又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又被古人称作称“小年朝”,源于宋真宗时期的天庆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不扫地,也可以不乞火,不汲水,宋代时官员还可以休假五天。  另外,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所以正月初三又被称为猪日。如果按照一些地方的民间习俗来看,正月初三又被称为“谷子生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祝祭祈年、烧门神纸,并且家家户户都不会食用白米饭,借此表达对谷子的珍惜之情。一旦有违反者便会导致,第二年的谷物减产。大年初三有什么习俗?相信大家了解之后一定会大呼精彩。  第一、正月初三“小年朝”  想必大家看到“小年朝”都会一头雾水,它的来历或含义是什么呢?相传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民间盛传天书降临人间。  据《简易道德经》记载:“人献河洛,问何物,昊曰天书。”,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天书”即可以启迪人类智慧、降福于人间的宝物。  据说太昊伏羲说看过“天书”之后,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龙魂字符。他用这些字符撰写的《九极八阵》,以及《简易道德经》和《无极玄易功》,被后人统称为《天书》。  宋真宗得知此事之后下诏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至此成为了宋代的传统习俗节日。  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发展成为了小年朝,而这一天又可以称为赤狗日。在古代传说中赤狗是一个凶神,所以正月初三这一天不适合外出。  很多地区还会举行祭祀祖先、祭神仪式,老一辈香港人都特别在意大年初三,并且会这一天会足不出户,避免遇上无妄之灾。  第二、小年朝祭井、送穷习俗  据清代文人顾禄所撰《清嘉录·小年朝》记载:“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这三种禁忌很好理解,不扫地,不生火,不在井里打水,就不会自讨没趣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这句话中的重点在于“与岁朝同”,可以解释为大年初三这一天的重要性,可以和除夕当天相提并论。  可见初三在民间老百姓心里,它的地位一点都不亚于春节,所以初三的习俗文化和春节的习俗基本雷同。  初三这一天凡是房子旁有井之家庭,都会起一大早在井栏上,放置香火、素菜供奉井下的神灵,还会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  这个习俗被人们称作“开井”,在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有送穷的习俗,人们会将垃圾倒在三叉路口以示送穷。  第三、正月初三“老鼠娶亲”  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这天夜幕降临之后,人们都会早早地熄灯睡觉,目的是为了避免打扰老鼠举行婚礼。  否则一旦惊扰了老鼠娶亲,那么第二年家里就会闹耗子,谁也不希望成群结队的老鼠,把自家辛辛苦苦收割的粮食吃光。  人们会在临睡前在墙角洒上一些粮食,一旦有老鼠趁着夜幕前来偷吃,就可以被称为“老鼠分钱”,寓意和老鼠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当然,虽然正月初三有这种习俗,可是谁又心甘情愿和老鼠分食呢?  另外,初三晚上还有一种习俗,人们会将过年时插在门框上的松柏枝,以及门神纸一起烧掉,寓意着春节就要过去了,所有行业都要重新开业了。  第四、猪日的习俗禁忌  正月初三又可以称为猪日,所这一天会有很多和猪有关的禁忌。例如,猪日不能吃猪肉,以表示对猪神的敬重。  猪肉铺在初三时要要祭“三神”,火神管生、平天大帝主死、关帝送财,以表达对三位神仙的崇敬之情,并希望第二年继续保佑自己买卖兴隆。  很多商铺和老百姓也会在初三“接财神”,他们会将肥猪背上驮聚宝盆剪纸,贴在店铺或家里的墙壁上,美其名曰为“肥猪拱门”,
还有“猪入门,百福臻”的吉祥说法。  结
语  大年初三的习俗文化,虽然无法和春节相提并论,但是一句“与岁朝同”,也道出了正月初三节日习俗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员,这一天其实还有很多古代习俗,生活在不同地方的老百姓,在这一天也会举行不同的习俗活动,但却都丰富了正月初三的节俗文化内涵。  最后祝各位新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0:4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吃饺子、正月初五“破五”吃饺子、冬至也要吃饺子……对很多人来说,饺子仿佛是过节的“标配”,寄托了无数美好寓意。
不过,也有说法称,饺子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但南方在冬至时一般会吃汤圆、立冬炖麻油鸡等等,过节吃饺子的习俗主要存在于北方。
那么,为啥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饺子是怎么来的?
关于饺子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认为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这也是如今“饺子”一词的词源。
据记载,水饺在唐代有牢丸之名,或又称为粉角。宋代称为角子,《东京梦华录》说汴京市肆有水晶角儿和煎角子。清朝时,除“扁食”外,水饺也叫“煮饽饽”。
明代饺子的制作方法很多。比如有用烫面做的烙饺子以及油炸饺子;宋诩撰《宋氏养生部》有一种“蜜透角儿”,是一种以去皮胡桃、榛、松仁或糖蜜、豆沙为馅的油煎饺子。
后来,文学家徐珂编的《清稗类钞》提及,“以水煮之而有汤叫作水饺。”这大概可以看作是对“饺子”一种比较清晰的描述和界定。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食物被附加了各种传说,有些颇具传奇性。据说,女娲造人时天气特别冷,黄土捏成的小人耳朵很容易掉,为了把耳朵固定住,她便想了个办法。
女娲在小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儿,再用细线拴住耳朵,线的另外一端放在小人儿的嘴里咬着。久而久之,老百姓便开始包饺子纪念女娲,说冬天要是吃了饺子,耳朵就冻不掉了。
那么,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在过年时吃饺子?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认为,饺子作为大年初一的约定美食,可能是起于明代之时,而且还有在饺子中包物的特别游戏内容。
这种说法确实有迹可循。据明代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饺子在明宫中称为“扁食”。说正月初一,“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
在“水点心”里包上钱,吃到的人便预示着未来一年都有好运,这和现在过年的习俗已经十分相似了。
到了清代,《燕京岁时记》对过年吃饺子也有记载,比如,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饺)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这时,饺子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越来越高。《天咫偶闻》里提到:“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
有人说,这已经充分显示了当地民俗中对饺子的重视和喜爱。
不过,细细考察相关习俗,在谚语中却可以发现有趣的一点,比如“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馄饨夏至面”。
有说法称,古代馄饨和饺子一度指的是一种食物,馄饨出现得很早,外形很像《庄子》中提到的没有七窍的“浑沌”,因此得名。
明代的《万历野获编》引述了彼时流传于京城中的一些有趣的对偶句,如“细皮薄脆对多肉馄饨,椿树饺儿对桃花烧麦”,从这里可以看出,饺子、馄饨已有较为明确的区分。
民俗专家表示,古代冬至曾被认为是一年的起点,所以要吃馄饨。饺子跟馄饨形相似、制作方法也差不多,后来习俗慢慢演变,就变成了过年吃饺子。
但他也提到,过节吃饺子的习俗确实主要存在于北方,比如冬至、立冬等等,除夕吃饺子则是取“交在子时”之意。古代南方的习俗中不太会吃饺子。
“在更早之前,再偏南一点的地方连小麦都没有。”,过去南方冬至吃汤圆、冬至团,过年时会吃糍粑、吃年糕,年夜饭会吃各种炒菜,但是不吃饺子。
如今,饺子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而且一年之中,随时都可以吃到,并不仅限于大年初一或者某个节日。
从民俗角度说,饺子味道可口,在过去物质贫乏的时候,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美食;过节时所吃的食物往往寄托着美好寓意,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之意。
至于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的原因,曾有网友总结道,不是过节非要吃饺子,而是喜欢那种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分享美食的感觉,有说有笑,热热闹闹。
由此可见,饺子不只是美食那么简单,人们在吃饺子的同时,更在意的恐怕是节日的文化氛围、以及一份浓浓的亲情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18 10:4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就这样,隆重而来,将悄然而去。
一年又一年,丰满了记忆,苍老了容颜,迎来了春光,送走了冬寒;
一年又一年,期盼中载满祝福,愿望中满是平安;
一年又一年,我们从孩童走进中年,从中年又走进老年;
一年又一年,不必感慨也不必抱怨,最好的皆是顺其自然。
愿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健康、快乐、平安! ​
大年初七,早上好。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6 21:14: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照香炉生紫烟,干柴烈火煮汤圆;遥看瀑布挂前川,汤圆飘香庆团圆;飞流直下三千尺,馅心香甜把牙腻;疑是银河落九天,元宵节愿你快乐笑开颜。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解说社区

GMT+8, 2024-11-23 18:34 , Processed in 0.04506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