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青山常在

分享诗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21:2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与好友烤着殷红的火炉,喝着新酿的美酒,再说说家长里短。这样的光景,即使多年后想起,也会心底一暖吧。
人生诸多无奈,时间不由人,此身不由己。时间不紧不慢,我们却总是很忙。
但生活中总有一份美好可以温暖心窝,总有一份欢愉值得用心守护。
所有冷暖,皆可自知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21:22: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丑奴儿》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公元1181年,辛弃疾早已被免职,闲居湖畔,左右无事,去了博山游览,四周景色虽秀美,但他却无心欣赏。
一腔愁绪无法排遣,唯有诗可抒发一二,历经沧桑,方懂得愁为何意。
卡耐基说:“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的目光所及之处,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生活不是比武,不必与谁争个高下;生活不是擂台,不必与谁决一胜负。生活如饮水,冷暖自知,温度适合自己,便是最好。
所有相遇,皆要珍惜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
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情感。
余生不长,珍惜每一场遇见,珍惜每一个遇见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珍惜生命中那些温暖的遇见,让我们的回忆变得不再单调。
所有波澜,皆可渡过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 21:23: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2岁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满腔抱负的苏轼而言,是何等大的打击。
但他没有因此消沉,反而创作出豪迈大气的不朽名作。
鲁迅说过:“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人这一生,苦乐参半,肯定会有不尽人意的时候,凡事看开点,用积极向上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一地鸡毛,日子才会舒心洒脱。
所有风雨,所有波澜,也可以安然渡过。
所有悲欢,皆为感悟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12:46: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丰子恺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风雨交加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淡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
尝尽人间冷暖悲欢,方能知晓其中真味,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都为水云间。
所有幸福,皆可获得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3 12:4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唐·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林语堂说:“幸福很简单,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在生命的长廊中,平淡如水,静静流逝的生活里,有你,有好友,有美景,便能获得幸福。
因为幸福就在平淡的温暖中。
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
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
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
一岁年龄一岁心,匆匆岁月留不住,惟愿你不负时光不负卿。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7 18:07: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宋词三百首之三十七

多丽·李良定公席上赋
聂冠卿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清欢久、重然绛蜡,别就瑶席。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8:1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宋代]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
》:本词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
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 ,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 、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 ,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 ”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 ,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 ”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8:1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②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③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④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 
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⑥长烟:荒漠上的烟。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为“穷塞外之词”(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词。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这恰与《苏幕遮》仿佛。但它的题材与风格却是有别于《苏幕遮》的。首句“寨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时令及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接着,“四面边声”三句,用写实的笔法具体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气象。“长烟落日”,画面固不失雄阔,但续以“孤城闭”三字气象顿然一变,而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过片后“浊酒一杯”二句,写戍边将士借酒浇愁,但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乡恋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将军战士之感伤,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不言而喻,此词表现边地的荒寒和将士的劳苦,流露出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声,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惮,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悲凉,同样表现了他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而更值得重视的则是,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8:1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南·梳洗罢
[唐代]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金奁集》入“南吕宫”。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⑶独:独自,单一。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皆:副词,都。
⑸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古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时男女常采蘋花赠别。洲:水边陆地。   
  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词之难于令曲,如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妇),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
  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这句和起句的欢快情绪形成对照,鲜明而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的空寂焦急相连结,承上而启下。船尽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灭,这时映入她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但在此时此地的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它像一组电影镜头: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倚楼凝眸烟波浩淼的江水,等待久别不归的爱人,从日出到日落,由希望变失望,把这个女子的不幸,表现得多么动人。
  至此,景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气氛的烘托,都已成熟,最后弹出了全曲的最强音:“肠断白苹洲。”“末句最当留意,有余不尽之意始佳。”和全词“不露痕迹”相较,末句点出主题似太直,但在感情的高潮中结句,仍有“有余不尽之意”。白苹洲在何处?俞平伯先生说,不要“过于落实,似泛说较好”,(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这是极为深刻的见解。但在本篇的艺术描写中,应该是江中确有白洲在的,不是比喻、想像,也不是泛指,而是实写。独倚望江楼,一眼就可看到此洲,但那时盼人心切,只顾看船而不见有洲了。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不见所思,能不肠断!
  词是注重作家主观抒情的艺术形式。这首小令,情真意切,生动自然,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词中出现的楼头、船帆、斜晖、江水、小洲,这些互不相干的客观存在物,思妇的由盼郎归来的喜悦到“肠断白苹洲”的痛苦失望,这些人物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作家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浑然一体的艺术形象。作家的思想感情像一座桥梁,把这些景物、人物联系了起来,而且渗透到了景物描绘和人物活动之中,成了有机的艺术整体,使冰冷的楼、帆、水、洲好像有了温度,有了血肉生命,变得含情脉脉;使分散孤立的风景点,融合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艺术画面;使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的心理活动完美统一地显示出来。这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思妇的怨和恨,血和泪,深深地感动了作家;在这些似乎平静的字句中,跳动着作家真挚热烈的心。
  这首小令,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盘旋着一股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头,点点的船帆,悠悠的流水,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想和耐人寻味,有着一种美的情趣,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这首小令,看似不动声色,轻描淡写中酝酿着炽热的感情,而且宛转起伏,顿挫有致,于不用力处看出“重笔”。
  思妇题材写的人很多,可说是个“热门题材”,但这首小令,不落俗套,很有特色。这也是个软题材,但这首小令不是软绵绵的,情调积极、健康、朴素。在有着绮靡侧艳“花间”气的温词中,这首小令可说是情真意切,清丽自然,别具一格的精品。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22:50: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秋风引
[唐代]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
引:一种文学体裁。
庭树:庭园的树木。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秋风诗。
“引”是一种文学体裁,具体来说是指古体诗的一种,格律一般较为自由,与“歌”“行”体裁相似,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就在于用看得见的景物来衬托看不见的秋风。
秋风本来来去无痕,很难被捕捉到,然而诗人却从雁群中看到了秋风,从庭树中看到了秋风,这就使得秋风形象可感。
秋风去哪里了呢?萧萧声中,正送别远去的雁群。这是写“秋风之远”。从辽远的天际一直到眼前的庭树,秋风无处不在。它的存在使得天地之间更加萧索、孤寂。一个“送”字,饱含深情,引出了诗人的秋思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早晨秋风就撩动庭中树木,远在异乡的孤客最先闻到秋声。这是写“秋风之近”。秋风不只吹向万里天空,更吹入庭前树木,吹进诗人心间。庭树的摇曳是秋风的问候,引发了诗人对于千里之外故园的思念。
一个“孤”字,写出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以及秋风萧瑟中内心的孤寂,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因为“孤”,所以能“最”先闻。试想一个内心世界热闹的人,哪里有空去观察秋风在哪里呢?唯有孤独之人,对于秋风到来更为敏感。这个“最”中,有着诗人无限的感慨、无限的情愁、无限的乡思。它是无数游子对于故乡最深情的遥望。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与他《秋词》里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豪放诗境,恰恰相反,显得低沉忧郁,伤感无限,可视其为“秋风双壁”之一。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解说社区

GMT+8, 2024-4-29 16:57 , Processed in 0.0415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