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解说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2|回复: 12

气象爱好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30 22:55: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象科普——雷阵雨】雷阵雨(thunder shower)是一种伴随着闪电和雷鸣的阵雨或暴雨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因大气处于潮湿不稳定状态时,或因地面受热,或因动力抬升,使对流发展而致。雷阵雨来时,往往会出现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的天气现象。大风来时飞沙走石,掀翻屋顶吹倒墙。风雨之中,街上的东西随风起舞,飞到处都是,甚至还会连根拔起大树。

成因——夏季,太阳光直射使地面上的水蒸发得比冬、春、秋都快。贴近地面的空气因温度较高,能够接纳更多的水汽,导致空气的密度减小,空气变轻,变轻了的空气不停地上升。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会逐渐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度),空气也就渐渐凉下来。空气凉了,就无法容纳原先丰沛的水汽,一部分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天空就会起云。那么,这些小水滴怎么不迅速落下来成为雨呢?

这是因为水滴太小,上升的热气流托住了它们,并把悬浮着的小水滴不停地往更高处推。云就越堆越大越高,这样的云,气象上叫积雨云,其云底离地面约1000米。当积雨云内的小水滴不断碰撞合并成较大的小水滴时开始往下落,而从地面上升的热空气却一个劲往上冲,两者之间摩擦后就带上了电荷。上升的气流带正电荷,下落的水滴带负电荷。随着时间的推移,积雨云的顶部积累了大量的正电荷,底部则积聚许多负电荷。地面因受积雨云底部负电荷的感应,也带上了正电荷。

云中水滴合并增大,直到上升热气流托不住了,就从云中直掉下来。下层的热气流给雨一淋,骤然变冷,不再上冲,转而向地面扑下来。此时,空中的电荷开始放电,并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因为电闪以光速30万千米/秒的速度传播,雷声是以331米/秒的声速传播,故人们先看到电光尔后才听到雷响。有时候雷声的时间拖得很长,那是云层、山峰及地面把雷声来回反射所致。

在我国,雷阵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大多集中发生在5-8月份温高湿重的天气中。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22:56: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前科普——西南低涡】西南涡(southwest vortex)是西南低涡的简称。在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和一定环流型共同作用下,产生于我国西南地区低空的一种浅薄低涡。因气流绕过高原所致,属背风坡涡旋。涡旋半径约200-300km,一般只出现在对流层中下部,有时在 700百帕等压面上只表现为气旋性弯曲的气流,属于中尺度天气系统。

它的初期多为暖性低压;原地少动,冷空气入侵后才出现斜压结构,并在高空气流引导下向偏东方向移动。其源地主要在西藏高原东侧的九龙、巴塘一带和四川盆地。每年5、6月活动最频繁,4月、8月和9月也常出现。当上空有低槽移来叠加在低涡上空时,低涡会随着高空气流向东移动。

当高空槽前有正涡度平流输送到低涡上空,或高空槽有较强冷平流侵入低涡后部时,西南涡会进一步加强。约有半数的西南涡会发展并移出源地。由于路径不同,移出后南可影响浙闽,北可影响东北地区,而江淮流域受到影响最为频繁。东移时常可诱生出南方气旋、黄河气旋等。

西南涡在源地常产生阴雨天气;移出后绝大部分伴有降水,有时常造成所经地区暴雨天气,如1975年8月华北的持续特大暴雨,主要是因西南涡的连续侵入所成造的。4-9月正值我国汛期,西南涡的发展与否,对我国汛期降水有重要影响。

西南涡源地和形成——西南涡源地多集中于三个地区:四川的九龙、巴塘、康定及德钦一带(即北纬28-32度,东经99-102度)。低涡的生成与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其一是高原东侧要有旺盛的偏南气流,使等压面高度因增温降压而不断降低。

其二是要有促使低涡生成的引发条件,例如低槽自西北迅速东移,使南北气流相遇发生强烈辐合。同时高原侧边界的摩擦作用也是极有利的条件,这是由于高原东南方的偏南气流受到高原侧边界的摩擦会产生气旋性切变,高原东北方的偏北气流则产生反气旋性切变,因辐合作用产生低涡。

西南低涡形成与南支气流输送有很大关系,印度季风槽位置偏北,有利于西南低涡生成,这不仅是印度季风槽输送了正涡度,同时还输送了暖湿气流。基于角动量倾向方程,分析表明角动量平流与低涡出现频率关系密切,角动量平流变化是导致低涡逐月出现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而分层流与地形的相互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初夏低涡活跃,盛夏低涡活动减弱的事实。高原东侧边界层摩擦作用普适性地解释了西南低涡为何常出现在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大气边界层内。

发生发展机制——大气环流与地形的相互作用不仅对低涡的形成,而且对其维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凝结潜热释放、低空急流的形成与维持均有利于低涡的发展。高层位涡扰动机制、倾斜涡度发展机制和大气非平衡强迫机制都较好地解释了西南低涡的发生发展。

西南低涡是在特定地区生成的中尺度系统,关于地形和其他因素对西南低涡形成影响已经作了许多研究。凝结潜热释放与大气的对流活动及所带来的降水密切相关。

移动路径——①: 向东南移动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
②: 沿长江东移入海;
③:  向东北方向移动,经陕西、华北地区出海,有时甚至可进入东北地区。

西南涡在源地,可以产生一些阴雨天气。这种天气有日变化,去雨一般晚上比白天多一些。西南涡移出发展时,常在地面上先有一个小块降水区,随着低涡东移,降水区也东移,并逐渐扩大,降水强度也逐渐增强,往往形成暴雨。

夏半年的西方南涡常用引起强烈的阵雨和暴雨。低涡的东移和发展可以引起地面气旋在原产生,接着低云、降水、雷雨和大风也随着而来。低涡向东北方向移出时,给黄河下游一带带来大片降水区,并能引起气旋的产生,低涡向东南方向移动时,能影响到华南一带天气,由此产生的降水量往往比较大,夏季经常引起雷暴和暴雨。

西南涡沿长江流域一带东移并发展时,雨区将逐渐扩大,一般移到时两湖盆地后,在地面图上常诱生出气旋波,降水量也就大大增加,可以形成暴雨或特大暴雨。不少江淮气旋就是由于西南涡的引起的。通常随着气旋的移动,沿长江流载可形成一个宽200公里的狭长暴雨带,其中有的地方降水量很大,可达到300毫米。

举例——1993 年7月28-30日,四川盆地西南部出现了特大暴雨,峨眉山市24 小时降水量达509.5mm,打破四川40年日降水量极值!2005年7月6-9日四川东部达州市出现了持续大暴雨天气过程,宣汉县累计降雨量达320.9 mm,其乡镇雨量累计达500mm左右,西南低涡长时间稳定在四川盆地东北部是造成这次持续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重要原因。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22:5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象科普——南支槽】南支槽是一种天气系统,是低纬度地区活动的低槽,冬季,高空西风槽从青藏高原南侧东移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这一类高空西风槽称之为南支西风槽,简称“南支槽”。南支槽也称副热带西风槽,一般是指500百帕南支西风气流上的短波槽,是副热带系统减弱南退、西风带系统建立并维持的产物,它与西风带低压槽东移及受青藏高原大地形阻挡形成的南支系统关系密切。

南支槽前对应有辐合上升运动和降水区,槽后则对应辐散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它往往是我国冬季降水,尤其是南方降水的关键。南支槽一年四季均有出现,尤以冬半年(12月至次年5月)出现最为频繁。夏半年的南支槽无论强度和次数都远小于冬半年,主要是由于夏半年季风活跃,强西风带北缩,西风槽不易南伸到中低纬所致。

在春秋季节,南支西风槽在青藏高原南侧或青藏高原南部活动,往往影响珠峰地区。南支槽大多起源于地中海、里海、阿拉伯海和北非一带,一般东移到孟加拉湾一带时才会影响我国。南支槽是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不仅带来降水,还时常造成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冬季的南支槽主要有5个来源,第一类是——原来在地中海到北非的副热带西风槽,沿着副热带急流东移过来。第二类是——由于上游的地中海到北非地区的槽脊发展,引起下游东经70度附近或东经90度附近的小槽发生而产生的。

第三类是——因为中纬度西风槽向南发展,在副热带西风带上的东经70度附近诱生出一个小扰动,随后由于中纬度西风槽沿青藏高原北侧较快地东移,小扰动槽在高原南侧移速较慢,从而发展形成一个独立的南支槽。

第四类是——位置偏南(北纬15-25度)、对流层上传从北非移来或阿拉伯海附近产生的副热带西风槽。在它移过印巴次大陆时,500百帕及以下各层均无反应,只是当其移至中南半岛到南海地区时,才对那里的天气产生影响。

第五类是——西风大槽东移遇青藏高原,因地形阻挡被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高原北侧快速东移,南支绕高原南侧东移而被称之为南支槽。

南支槽对我国天气有什么影响——南支槽是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不仅带来降水,还时常造成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例如,2008年南方发生的雨雪冰冻天气也与南支槽活跃有关。南支槽的活动主要影响冬季的水汽输送,由于南支槽位于孟加拉湾地区,槽前西南气流可以将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输送至我国西南和华南等地区。

在冬季水汽较少的情况下,南支槽可为强降水天气提供水汽来源。当南支槽位置不同时,水汽输送的区域不同,从而导致雨雪天气发生的地区不同。当南支槽偏西时,最大水汽输送异常中心在孟加拉湾北部地区,西部地区处于偏南水汽输送异常区,西藏东部地区和云南西北部地区处于西南水汽输送异常区,对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地区降水水汽输送最为有利。

当南支槽位于中部时,水汽输送异常中心随之东移,最大异常水汽输送带自孟加拉湾东部延伸至西藏东南部、云南一带,西藏西部地区为偏东水汽输送异常,东部为偏南水汽异常,云南、四川南部、贵州等位于水汽输送异常大值带上,在冷空气的配合下产生较大的降水。

当南支槽偏东时,气旋式涡旋中心位于孟加拉湾北部,最大异常水汽输送带自孟加拉湾东南部经中南半岛延伸至云南东南部、贵州到达广西、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地区。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30 22:59: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三条都是一篇文章,因为文字过长,无法一同发。这是我同学分享给我科普气象信息的。我那里还有不少,今后会在此帖继续更新。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30 23:2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支持下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30 23:3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 09:51: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2 06:1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楼主陈愚才

给力啊,这个支持一下啊,唉,这个不知道从哪找来的,我也想去找一找关于这个科学的这个东东不知道从哪找来的,现在谁下来。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13:46: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科普#【睡前科普——水蒸汽】水蒸气——又称水汽或蒸汽,是水(化学式: H2O)的气体形式。当水达到沸点时,水就变成水蒸气。在海平面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99.974°C或212°F(华氏度)或373.15K。当水在沸点以下时,水也可以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而在极低压环境下(小于0.006大气压),冰会直接升华变水蒸气。水蒸气可能会造成温室效应,是一种温室气体。

此外,水蒸气不是能源,也不是二次能源,更不是再生能源,水蒸气只是水以气态方式存在的一种表现。气态水是大气很小但重要的组成部分。大约有99.99%是在对流层中。冷凝水蒸气到液体或冰的阶段主要由云,雨,雪,和其他沉淀物完成,而所有这些也是最重要的天气要素。

雾和云的形成,通过缩合周围云凝结核。若是在缺乏核的状态,凝结只能发生在更低的温度上。在持续凝结或沉积后,云滴或雪花形成,并促成它们达到了临界质量。

平流层的水蒸气平均停留时间是10天左右。水的补充、降水、蒸发,是海洋,湖泊,河流和植物蒸腾及其他生物和地质过程作用的结果。
测量水蒸气浓度表示为特定的湿度或相对湿度。如果降水立即凝结,那么在整个地球表面,年全球平均水蒸气只会带来约25毫米的降水。然而,年平均降水量约1米,这表明在水在空气中快速周转。

虽然火山排放的气体差距很大,但是,水蒸气始终是最常见的火山气体,通常火山喷发有超过60%的排放量为水蒸气。

变化形态: ①雨——水在常温下,会慢慢地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就叫蒸发。地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 这些水蒸气在天上形成了云;如果水蒸气凝结成较大的水滴,水滴就会落下来形成降水。

②白气——大量水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时,常呈现一团"白气”状,“白气”常被误认为水蒸气。 使沸腾的水变成的水蒸气在空气中受冷,便可通过比较“白气”和水蒸气的颜色、形态、 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知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滴飘浮在空气中。一般我们称“白气”为“雾”。

基本组态——水(H2O)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从热物理学上讲,水蒸气: 指特定空间的水全部以气的形式存在,当然这必须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水蒸汽:指特定空间的水存在形态是气或液二相,其中液相可以是“雾”状分散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大量液滴聚集形式存在,当然这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在实际应用中,接触到的大多数指的是“水蒸汽”。

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蒸发致冷。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等。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指水在常温下接触空气,变为水蒸气。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

土壤蒸发量和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极易发生干旱。而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离去的过程。由于液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是跟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的。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具有足够大动能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汽,这就是蒸发现象。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

如果飞出的分子多于飞回的,液体就在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比平均动能大的分子飞出液面,而留存液体内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变小了。所以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 13:4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楼 明明白白做

这个我不清楚。是同学发到微信上然后我截选出来的,文章很长。



  来自解说社区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解说社区

GMT+8, 2024-4-18 21:53 , Processed in 0.05080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